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缠绵悠远的曲调和所描写的爱情故事,不知牵动了多少听众的心,这首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但它的发源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祉山乡,知道的人却不多。 弥祉是弥渡县以南30多公里的一个山乡,四周群山环抱,阡陌纵横。著名的文盛街就静卧在山脚下,两边房舍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已失去了光泽的青石板街面,在歪歪斜斜相互拥挤的房屋间向前延伸着,出了街口,在一条欢快的小溪前,嘎然止住了脚步。踏上水泥的桥面,一座两层的亭楼矗立在桥的那端,一块披着红绸的匾额挂在上面,上书“小河淌水”四个大字,不知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色,还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亭边不远处立着一堵洁净的白墙,上书“珍珠泉”,墙下一眼吐珠冒泡的清泉在涓涓流淌。再往前走已无房舍,石板路变成山路,向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爬去。
往日里,南来北往的马帮,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来到弥祉这块不大但却山清水秀的坝子。悠扬的马铃声早已被山风吹到了文盛街,在马蹄踏在光滑的石板道上,发出清脆响声的同时,不长的小街里也同时响起了南腔北调的说话声。马店老板和老主顾打着招呼,马锅头与老板娘在打情骂俏,店小二跑前跑后地忙着抱马草。欢闹声从文盛街一直扩散到四周的田野里,最后消失在深深的夜色里。马帮在这里休整歇息,又驮着货物北上南下。这批才走那起又到,迎来送往就一直伴随着文盛街的发展,直到再无马帮踏响石板街面的那天。多少年来,赶马人的生活是寂寞枯燥的,同时又是充满危险的。年轻气盛的赶马哥,与沿途俊俏秀美的村姑小妹,不知演绎过多少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故事。
《小河淌水》就源于弥祉的“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整理改编填词而成,走在文盛街的石板小道上,耳边又响起了那缠绵悠远的曲调“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 正月十五闹花灯 《小河淌水》优美动听,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喜庆与热闹。不要紧,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弥祉花灯盛会,就能让你领略弥祉人热情狂放的一面。
花灯是云南的歌舞小戏,它的曲调来自明清小曲,这些小曲传入云南后,与云南的方言、风土人情相结合,逐渐演变成花灯曲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灯在我省广大地区广泛流行,各地的方言土语、风俗民情和音乐曲调等的差异,形成了云南花灯的许多流派。如昆明花灯、玉溪花灯、建水花灯和弥渡花灯等,各个流派都有各自的一些特色。
弥渡是著名的花灯之乡,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就是一对在表演花灯舞蹈的男女。弥渡花灯又以弥祉为代表。这里所说的花灯是指在广场围成圈演出的花灯歌舞,也叫“唱灯”或“簸箕灯”,并非戏班、剧团上演的有剧情、有人物的花灯剧。正月十五闹元宵,对于弥祉来说是闹花灯。这天,是弥祉乡一年一度的花灯节。一大早,在乡上的广场上,小吃摊、百货摊早已摆出了几里路。在云南农村,很多盛会和街子是分不开的,有看、有吃、有玩、有买、有卖,才是地道的节日,缺一不可。看花灯的人们早已汇集到了街场上,人头攒动。小娃娃好吃,大姑娘爱穿,持家的妇女在选购日用品,摊主们虽应接不暇,却满脸灿烂的笑。若不是挂着的“东方花灯狂欢节”的布标在不时地提醒着人们,还真让人想不起今天的大戏还未开演。
弥祉花灯节,由乡政府主办。头几天,人们就张罗着扎制各种彩灯,准备所需道具,排练演出的节目。各村寨都组队参加,因参会花灯队太多,要分两天进行。各个村的花灯队轮流上阵,拿出各自的绝活进行表演,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儿童,都陶醉在花灯带来的快乐之中。就连不会走路的幼儿也爬在大人的背上,接受着熏陶,所以弥祉人十之八九会唱灯。特别是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唱灯、崴灯、耍灯和看灯,已成了弥祉人生活的全部,也是一年中不可缺少的期盼。 不崴不成灯
中午时分,各村参会的花灯队开始出现,人们浓妆艳抹、披挂整齐,抬着各式各样的道具,有的从古老的文盛街而来;有的穿过碧绿的田野;有的行进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红男绿女,彩旗飘飘,锣鼓声、唢呐声不时回荡在弥祉的天空中,仿佛是在相互打着招呼。进入广场的路口已“灯”满为患,十几条龙灯已在相互攀比,无数只狮子早就蠢蠢欲动,大头宝宝也笑逐颜开地摇头晃脑……广场边、墙头上、房顶上,人们翘首以待。几声自制土炮的闷响后,花灯表演开始了。 弥祉的花灯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花灯来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动作上非常讲究,也就是“崴”,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除崴之外还有转、跳、扇花、手巾、鼓舞、龙舞、霸王鞭、灯笼舞等数十种。传统的舞龙灯,狮子抢绣球,上下翻飞,前后跳跃让人眼花缭乱,自不必说。滑旱船、扇子舞、十大姐崴来扭去,其中不乏老年人,但其动作决不逊色于年轻人。你看,“鹬蚌相争”中的那个老渔翁,在人群中把一根三四米长,一头还拴着长线的鱼竿挥舞得随心所欲,就像会听话似的,大鱼钩随步子起伏仰止摆动得恰到好处。一队彝族男女表演的“跳歌”,男的上身只穿一件羊皮小褂,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臂膀,弹着弦子跳跃腾挪,干净利落又舒展大方。女的一色的民族服装,动作和男的对应配合,圆圈、队列不断变化。一时间,热烈的气氛随着尘土四处飞扬,真是跳出了另一番风味。除传统花灯外,也有颇具时代特色的花灯《耍贪官》,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两个小丑模样的人抬着一乘轿子,里面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官僚,旁边还跟一时髦打扮的女子,一路崴得诙谐滑稽、令人捧腹。一些四五岁的小娃娃,舞动彩扇,手、腰、腿崴起来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十人九唱灯”、“不崴不成灯”,难怪得早上在卖彩扇的摊前,买的人不忙讲价,拿着扇子先崴几下再说。一个“崴”字,将弥祉花灯演绎得透透彻彻、淋漓尽致,也崴出了花灯的原汁原味。 正月十五的弥祉,是花灯的世界,欢腾的海洋。愿弥祉人就像他们自己说的“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一样,将来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相关连接: 1、《小河淌水》歌词欣赏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5个乐句。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歌唱家黄虹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更加迷人。作曲家牛践耳曾将它改编为钢琴曲《流水》。作曲家孟贵彬、时乐濛还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 歌词欣赏: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2、《小河淌水》演唱赏析彭丽媛演唱的《小河淌水》 约瑟夫-冯编曲 按彭丽媛自己的话说,她是用“一种最纯真的,最原始的,最山里人的那种感觉,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去唱”,确实,反复强调的“哥啊,哥啊”,传递着无限深情,她把这首歌最具魅力的地方表达出来了。 腾格尔演唱的《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腾格尔的口中流出,时而高入云天,时而乡间漫步,似久旱的田野下了一场大雨,似炎热的夏日吹过一阵凉风,那么舒坦,那么陶冶心情。 朱婧翻唱的《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在它传唱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亦曾有过无数翻唱的版本。由15岁云南女孩朱婧全新演绎的这一个版本与我们以往的聆听体验不同的是,在保持原作音乐整体之洗练,乐思之优美清晰的同时,似老唱机传来的怀旧歌声,她的声音凄美而又柔婉,为这个浮华年代所罕见。经过Trip Hop和民谣吉它、电吉它的精心烘托,赋予了《小河淌水》这首传统民歌崭新的生命力,仿佛飘浮着让人迷醉的月光,遥望和思念。 李谷一演唱的《小河淌水》 李谷一演唱的《小河淌水》,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一般情景境中,浮想联翩…… 黑鸭子组合演唱的《小河淌水》 舒缓的演唱节奏很恰当地表现了民风民俗,更给歌者以最大的展示声线的空间,在黑鸭子的和声演绎中,我们仿佛听到山水对爱情的传送,而见证阿哥阿妹爱情的是亮汪汪的月亮和流淌的小河。 摇滚乐队演唱的《小河淌水》 云南民乐葫芦丝伴奏,男女声重唱变换自如,配合默契,浓郁的弥渡风情跃然而出;裕固族女声刺破九重的高音,显露自由野性的气息,让所有的听觉神经大幅度的张弛。这个版本来源于《西部·妙音》专辑。 无伴奏合唱《小河淌水》 这个版本收录在中国第一张无伴奏合唱专辑《爱挑剔的姑娘》专辑。演唱高度和谐统一、相互交融的音色。无伴奏合唱以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的烘托与渲染,因而,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塑造了情真意切、山清水秀、音响错落、人声极限的最佳意境。 男女民族唱法演绎的《小河淌水》 单纯、简单的背景音乐,月夜下深情的山歌式独唱、重唱,阿哥低沉的吟唱原始古朴,阿妹柔婉的歌声纯情无杂质,重唱表达深厚的情意,随着纯静的小河淌水,飘向远方。听过后觉得有点感伤,让人感叹那逝去的美丽青春和那美好的初恋。 |